藝術要怎麼看啊?
藝術要怎麼說啊?
還是我們直接動手玩看看藝術呢?
袖子捲起來玩

全英文@@
我直接用line的翻譯功能翻成中文帶過了,藝術史我高中大學唸過好幾遍,記不得就是記不得,還好現在網路資訊豐富要查隨時都有。

後面的附錄有以原色以及黑白為主的紙板讓人捲袖子實作,
就像小學課本後的附錄一樣,小朋友拆得很愉快。
挖下來的形狀跟線條不規則,有大的、小的、線條的、實色的、空心的、不規則、長條的、短短的還有像恐龍的(笑)完全沒規則。

發揮自己的創意

但他堅持這是一把槍


右邊是符號指揮家
這是什麼?這是藝術嗎?

後面終於肯乖乖看著書的解說步驟開始組David A. Carter的設計作品

JJ跟DD手裡忙得很,卻也不斷發問 「這是什麼?」「這是藝術嗎?」

中間那個黑色蚊香由上而下的螺旋延伸,習慣具象的我們還真是猜不中設計師的想法。
不過這個感覺很現代很時尚

其實我覺得每個都很好看誒!人人都是設計師可嗎?

這個有趣的書除了紅、黃、藍、黑、白五種顏色和基本元素,大膽的原色偶而有點點跟斜線,讓作品更增添現代感。
通往現代藝術的大門
作者大衛.卡特 David A. Carter
他個人風格融合了多位大師
我唯一分辨得出來的是布魯諾・莫那利Bruno Munari、抽象大師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的大膽抽象跟非具象繪畫的、蒙德里安Piet Cornelies Mondrian以色塊為元素的風格….族繁不及備載

大衛.卡特 David A. Carter 不是只做藝術的書,還有一大堆兒童立體繪本的作品,但是因為這些不在此次介紹範圍之內。他吸引的我是這一套套藝術創作可翻閱、遊戲的立體書!
《blue 2》
《One Red Dot》
《Yellow Square 》
《600 Black Spots》
《White Noise》
以色彩跟形狀取名就很吸引人,
看他的立體書是很華麗的享受
不是閃亮亮讓你眼睛受傷那種
而是邏輯不具規則,一翻開會有視覺衝擊的
當然翻開書還有更多小互動值得大家去一一翻動體驗,點一點、數數看、找一找。David A. Carter在書後寫了一個經典名句 Rules are made to be broken 所以一本書一本書探索下去,你會發現每本書的邏輯規則一直在變。是不是就像一個導覽員在介紹讓我們從不同角度欣賞藝術的不同觀點呢?

沒錯!是裝蒜頭的袋子沒錯吧?!

這個會想到布魯諾.莫那利(Bruno Munari)的《The Circus in the Mist》

內容如其名,
由上而下的立體的空間層次錯落黑點 有大有小有高有低

喜歡這個好像海底生物 又像草間彌生,無論打開幾次都會受到視覺衝擊
後來閱讀李舒琪的論文把它翻譯成 ❇❇野獸派的炸彈火花 ❇❇❇ 有夠貼切的
每翻新的一頁創意與衝擊就躍然於紙上,不但華麗還讓人驚艷。
豐富的藝術涵養在每一本作品裡面,注重視覺與觸覺與感覺的互動,也仰賴數學計算才能有今天如此驚人的作品。透過這些作品把這藝術融入生活也可以自己再重新詮釋解讀。
若有興趣的人可以前往賴嘉綾 老師或是李舒琪的論文有更多詳盡~非常詳盡而深入的介紹。
You Call That Art?!
現代藝術的主要特徵為抽象、鮮豔的色彩、不規則的筆觸、追求創新,並重新定義藝術本身的界限。
所以在玩這本書的時候我們不就正在發揮創意玩藝術嗎?
對於藝術的解釋隨各人不一樣,大人跟小孩玩得開心最重要
乍看沒有什麼規律
其實畫面組成的旋律
急促、鬆散、密集、重複、悠揚 、愉快
蘊含了各種樂趣在其中,你的體會會跟我一樣嗎?
–
延伸閱讀
1.台東大學兒童文學所碩士論文-當代藝術性圖畫書: 書之手藝、表現與共讀探究
作者 李舒琪
2 .每一頁都讓人驚奇!走進大衛.卡特(David A. Carter)的立體書世界
作者:賴嘉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