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展覽結束前,去看了期待已久的「Hello Ouchhh > _ < AI數據藝術展」展場開宗明義就說「Ouchhh」團隊的創作核心「以數據為顏料,以演算為筆刷」。展覽名稱用到 > _ < 超可愛的,這個團隊也是很有童心的吧!
一進場就是一個巨型的立方體,以 NASA克卜勒任務的太空望遠鏡所收集的數據為基礎,看著懸空的立方體畫面的轉譯做出一個類異次元的入口,笑著跟旁邊的夥伴說自己好像新世紀福音戰士EVA的員工歐,隨時都會有機甲準備要出動這樣。
(備註維基引用:克卜勒任務(英語:Kepler Mission)是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設計來發現環繞著其他恆星之類地行星的太空望遠鏡[4]。使用NASA發展的太空光度計,歷經九年多的時間,在繞行太陽的軌道上,觀測10萬顆恆星的光度,檢測是否有行星凌星的現象(以凌日的方法檢測行星)。為了紀念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這個任務被命名為克卜勒任務。)
最喜歡的作品在《詩意的AI》系列三之一的《光之拱門》諾大的場地剛進去有點像在超大球池,剛進去太刺激頭暈想吐,想到不能浪費門票繼續撐下去,還好花了3-5分鐘熟悉後,馬上接受這些畫面的震撼洗禮。一堆粒子湧上又落下又沖走,還有線條集合又疏離,回家反覆看影片覺得自己簡直在海邊接受大自然上沖下洗的洗禮。
找了個角落好好享受接下來的《AI梵谷》,共收集到梵谷的500多張畫,後印象派風格畫筆刷靠數據演算一條一條恣意澎湃而熱情的進行504小時的運算,才得以將數據轉換如今的面貌。尤其看到梵谷的臉最後顯現之時,搭配音樂真的很觸動人心,非常喜歡到看了兩個 loop 才轉到下一個場地。
第四展場以台灣數據為根據的《超弦理論》隨著台北愛樂交響樂所演奏熟悉的〈望春風〉、〈丟丟銅仔〉和〈雨夜花〉。
這場表演數據擷取自演奏家們的腦波,音符在這些演奏家腦海中的模樣透過「Ouchhh」數據的轉化後,變成現在畫面上看到的澎湃熱情閃耀的模樣。除了在醫院可以看到人的腦波狀態,竟然在醫院外也有機會看到數位腦波是不是太有意思了?
此外《海洋數據》以及《大地之母》都用台灣海洋地理擷取出來的數據而設計,即使不用文字說明,光是色彩班爛都可以感受到台灣自由奔放的精神在畫面中演繹著。
身處 IT 時代的我們,任何資料都被數據化,「Ouchhh」利用數據演算跟動畫的結合,讓我們用看的用聽的,來感受數據的存在感,我覺得是他們作品最想要傳達的目的。激昂的心情後透過作品更關心其他面向的議題:如天文、藝術、音樂、海洋等,繼 2019 年在北美館 展出的 #池田亮司 的個展外,再一次看到這種以 #CreativeCode 為主題的藝術展覽,期待未來更多這類作品在台灣展出。
–
這個展剛好在疫情最嚴峻時展開,眼見著即將要結束,只要有一點點興趣的人我都大力推推趕緊前往觀賞,不要猶豫!最推薦平日上午翹班前往(嘻嘻),只是這個展視覺太強有刺激性,低幼年級的小孩應該會不舒服,建議12歲以上小朋友前往比較洽當。
–
‣ 展覽 | Hello Ouchhh > _ < AI數據藝術展
‣ 期間 | 2022/06/25 ~ 2022/09/18
‣ 地點 | 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紅磚區